2025年5月28日上午8时整,由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海外云课堂”系列讲座成功开启。本次“海外云课堂”由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哈佛大学博士梁雷教授主讲,首场讲座题为“作曲家的生活体验与创作灵感”。讲座由音乐理论系主任康长安老师主持,博士生导师韩梅教授、音乐理论系孙勇丹、袁凯、徐冬艳等教师,我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共同在线聆听了讲座。

梁雷教授以自己早期国外求学的经历及收获感悟为铺垫,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梁雷教授说:“本科期间的收获一直伴随终生,至今仍然能带来灵感。学到的所有知识都可以被自己建造、重塑,以再认识新事物”。讲座以他亲身经历的几个案例(包括对他本人的影响及在创作上的启发)为主要内容。从起初耳濡目染的戏曲、长调等中国音乐到接触序列音乐等西方音乐,再到重新认识、塑造中国音乐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与他每一步的人生经历都密不可分。
一、“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梁雷教授初见比自己年长近70岁的倪秋萍先生便与之成为挚友,直至终生。倪秋萍先生在《如是我云》中详述了京戏美学、京戏调性、伴奏与主唱之间的关系。梁雷教授非常赞同齐如山先生提到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也就是说:一切声音都有表现的潜能,音乐家要通过发掘这些潜能并给予其表达的合适语境,才能使其“歌唱”,成为音乐。这比西方的声音观念向前一步,即以约翰·凯奇为代表的“所有声音均为音乐”之思想——声音不从属于人的意识,独立存在的观念。声音与无声之间的关系,带给梁雷教授的美学原则,使其自己理解声音、精神独立。 此外倪秋萍先生据书法家邓石如提出的“宽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书法格局,借鉴到胡琴演奏中,提出“密处可以走马、宽处不使透风”的美学思想,亦给梁雷教授音乐创作上线和线的紧密关系带来启发。
二、“Counter Line”
梁雷教授提到早年首次听到乌兰杰先生与朋友的长调与呼麦齐唱,三个声音线同时唱出,深深启发了梁雷教授。他试图找到一种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点与点之间的复调形式,也就是线与线之间的紧密关系的新表现形式,梁雷教授称之为“Counter-Line”,同时还延伸出不同乐种之间的关系。而且梁雷教授把长调比喻为东方的格里高利圣咏,呈现一种精神上的美。于此,梁雷教授相继创作了大提琴独奏、弦乐四重奏以及弦乐队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他带我们聆听了他的弦乐四重奏《赤壁赞》,该作品中一条旋律线、两条旋律线到多条旋律线同时演奏,让我们在音乐中真切的体会到了蒙古族音乐所传达的思乡、赞美之情,也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他所传达的音乐上线与线之间的紧密关系。
讲座临近结束,梁雷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作曲案头工作的安排”的问题。梁教授说“最早的时候,自己会先设计好,然后进行写作。但在创作完弦乐四重奏《色拉西片段》时,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却打破了原有的设计结构”。他认为,一定要把改作品,当做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平衡好音乐主观创作与理性创作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