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我之境”郑州市青年舞蹈展演活动是由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郑州文化馆和郑州市舞蹈家协会承办的郑州市乃至河南省舞蹈专业的重要赛事之一,其第三届展演于2024年11月5日-6日在郑州大剧院举行,并进行了现场网络同步直播。
我院舞蹈系在接到比赛通知后精心组织、积极申报,由我院团委副书记,青年教师赵瑞新带队,与来自郑州地区专业院团、大中专院校以及社会新文艺群体同台竞技,近日比赛结果公布,舞蹈系在121个报送的舞蹈作品有5个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个:双人舞《河岸边的回响》、三人舞《祥龙石图》、群舞《又见“南泥湾”》。二等奖2个:独舞《敕勒歌》、群舞《滚灯闹元夕》,成为所有参赛单位中获奖数量最多的选送单位,并因此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女子双人舞《河岸边的回响》,取材于河南非遗舞蹈霸王鞭为核心元素,塑造出一老一少的人物形象,通过老人与青年人间的传承交流,呼吁人们关注并保护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焕发新的活力。

三人舞《祥龙石图》取材于宋代画作《祥龙石图》,将静态的画作转化为动态的舞蹈语言,以三人舞的形式将画中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和太湖石的自然美、内在美融为一体。作品不仅是对宋代画作的再诠释和再创造,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动展现。

群舞《又见“南泥湾”》取材于南泥湾那片改天换地的热土与“鲁艺”先驱们的炽热创作激情,跨越时空的长廊,交织成一曲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赞歌。秧歌队的青年学子们,踏着历史的回响,展开了一场横跨现实与心灵的深刻对话。

独舞《敕勒歌》是一部以蒙古族民歌《敕勒歌》为灵感的舞蹈作品。舞者犹如置身在广袤的草原上,展现了蒙古族民歌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独特韵味。
群舞《滚灯闹元夕》灵感汲取自开封宋代滚灯的

舞蹈,我们得以穿越时光,触摸那些被岁月雕琢的民俗纹理,感受那份纯粹而炽热的文化情感。如此,“滚灯”不仅点亮了夜空,更照亮了世代相传的文化之魂,让我们在每一次流转、每一次翻飞间,都能深切体会到那份流淌于血脉中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此次展演活动围绕“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主题展开,作品题材多样化,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专业性,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总决赛通过“河南云直播”“郑州文旅、郑州文化馆”官方视频号、抖音号,“郑州文旅云”等新媒体平台现场直播,据统计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达三十余万。

这五部作品精彩呈现的背后,是师生舞者们无数次辛勤排练的不懈坚持与努力,通过比赛,我们向专业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展示了我院舞蹈专业的教学成果,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进一步深化我院舞蹈系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增砖添瓦!